中山万盛展览公司

商务部述评三 提高应急调控能力 自贸区建设取得进展

   应急调控能力提高 市场保供成效明显

 2013年,猪肉市场价格快速下跌,食糖价格持续低迷,重特大自然灾害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现,应急保供工作任务繁重。商务部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前提下,按照“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统筹内外”的原则,不断完善储备商品管理制度,理顺调控工作机制和流程,强化应急能力建设,全力保障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

 一、加强基础工作,规范储备商品管理。

 (一)完善储备管理制度,规范管理工作流程。制定印发了中央储备肉、糖规划布局,承储企业资质认定,计划安排程序等制度;启动了中央储备肉、糖、边销茶管理办法的修订工作,努力形成逻辑严明、关联清楚的完整储备管理制度体系,进一步从根本上防范风险,理顺流程,指导储备管理工作规范、高效运行。

 (二)加强信息报送制度建设,优化监测样本结构。为进一步做好应急商品数据监测工作,准确掌握全国应急物资生产、库存等相关情况,制定了《2013-2015年度应急商品数据监测报表制度》,调整优化数据库商品品种,完善监测指标,使监测样本更加科学、合理。并指导地方商务主管部门做好《制度》宣传贯彻工作,加强对应急商品数据库重点联系企业的培训,督促重点联系企业做好数据报送工作,确保信息报送及时准确。

 (三)加强培训,提高储备队伍整体素质。2013年,组织指导相关单位召开了两期中央储备肉活畜储备工作培训会以及中央储备牛羊肉、冻猪肉、糖台账信息报送培训会议。通过加强对承储企业及有关人员的培训,为中央储备肉工作顺利开展创造良好条件。

 (四)强化监督检查,确保储备工作成效。先后开展中央储备糖、肉防汛度夏检查,储备商品承储单位安全生产大检查,联合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对中央储备糖库存进行检查,并指导相关单位展开定期及不定期飞行抽查。通过加强监督检查,全面了解储备管理工作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问题,推动制度落地、执行到位。

 二、准确把握市场规律,做好重要商品市场调控。

 (一)稳定肉类市场价格和供应。2013年以来,猪肉市场价格持续低迷,影响养殖积极性。针对这种情况,2013年4月以来,先后分三批6次组织开展中央储备冻猪肉收储和轮换工作,调控效果明显,生猪价格从4月份最低点12.62元/公斤连续涨至16.03元/公斤,猪粮比价从4月份的最低点5.24:1涨至11月13日的6.58:1,有效促进了生猪及猪肉市场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同时,指导地方增加了地方储备和商业储备收储规模。

 (二)做好食糖市场调控工作。2013年以来,国内食糖价格持续低迷。为此,分两批3次收储国产白砂糖,有效遏制了食糖价格过度下跌的势头,保护了蔗农和行业的利益。此外,针对中央储备糖轮换问题,商务部多次召集相关部门召开会议,研究储备糖出库问题,努力完善储备糖收储和轮换工作。

 (三)做好新形势下边销茶储备管理工作。为进一步加强边销茶储备管理,分赴湖北、湖南、内蒙古、甘肃等地,督促边销茶承储企业做好储备管理工作,并对边销茶产销、储备管理情况进行调研和检查。

 (四)保障重要节日期间市场供应。2013年春节前,为保障新疆、内蒙、青海、甘肃、宁夏等西北五个少数民族聚居区节日市场供应,共向上述地区投放11250吨冻猪肉和冻牛羊肉。端午节前,再次向以牛羊肉为主要肉食品种的少数民族地区投放4550吨储备冻牛羊肉。中秋节前,为保障市场猪肉供应,组织48家企业向市场投放了4.7万吨中央储备冻猪肉。为保障北方大城市冬春蔬菜市场供应,9月份以来,会同发展改革委等部门积极推动北方大城市冬春蔬菜储备工作,落实蔬菜储备。

 三、强化应急能力建设,妥善应对各类突发事件。

 (一)加强应急能力建设。健全应急预案体系,完成了《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应急预案》起草工作,并指导地方制定分类预案;加强应急商品数据库建设,应急商品品种达63种,重点联系企业1768家;完善应急调运体系,增加应急商品集散地和应急投放网点数量,全国共选择2600家企业作为骨干企业队伍,870多家应急商品集散地、21300多家投放网点成立应急投放网络;推动出台全国应急保供重要商品指导目录,不断推进制度创新,探索新形势下储备管理和市场调控新模式。

 (二)积极应对四川雅安“4.20”强烈地震。芦山地震发生后,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安排抗震救灾市场供应工作,并深入地震灾区,协助地方做好救灾保供工作。根据灾区需要,紧急调运5000件雨衣、10000支手电筒、30000万节电池供应灾区。帮助相关部门落实彩条布10万平米、红蜡烛10万支、净水设备200台(套)等救灾物资货源。

 (三)妥善应对H7N9禽流感疫情和上海漂浮猪事件。2013年3月以来,我国部分地区出现H7N9禽流感疫情;4月,上海松江区黄浦江二级水源保护区内出现大量漂浮死猪。针对这些突发事件可能对市场供应造成的影响,商务部下发相关文件,要求地方商务主管部门加强组织领导,密切关注市场变化,及时掌握市场动态,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正面宣传市场供求形势,防止恶意炒作扰乱市场正常秩序。

 (四)认真做好旱涝灾区和持续高温天气下市场保供工作。针对南方多地遭遇暴雨天气和部分地区干旱情况,商务部按照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的部署,组织了汛前生活必需品市场检查,并赴江苏实地检查了商贸流通企业、批发市场、储备库点、超市防汛抗旱工作准备情况,要求各地加强防汛抗旱检查,切实做好汛期灾区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保障工作。


      我国自贸区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2013年,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和统一部署下,商务部继续按照十七大“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和十八大“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要求,积极推进自贸区建设,完善自贸区整体布局,取得了新的突破。截至目前,我国正在建设18个自贸区,其中已签署12个自贸协定,正在谈判6个自贸协定。总体来看,我国与有关国家和地区建设自贸区促进了经济贸易合作,取得了互利共赢的结果。

 一、与欧洲国家自贸区建设取得重要突破

 (一)顺利完成中国-冰岛自贸区谈判并签署协定。

 2013年4月15日,在李克强总理和冰岛总理西于尔扎多蒂共同见证下,商务部部长高虎城与冰岛外交外贸部长斯卡费丁松代表各自政府在北京签署了中国-冰岛自贸协定。该协定是中国与欧洲国家签署的第一个自贸协定,涵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等诸多领域。

 中冰自贸协定是一个高水平的协定,双方最终实施零关税的产品,按税目数衡量均接近96%,按贸易量衡量均接近100%。中冰自贸区的建成,不仅将为两国经贸合作建立制度性安排,有力推动双边经贸关系的持续健康发展,而且将对深化中欧经贸合作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二)成功结束中国-瑞士自贸区谈判并签署协定。2013年5月,在李克强总理出访瑞士期间,中瑞双方宣布结束自贸区谈判。7月6日,商务部部长高虎城和瑞士联邦委员兼经济部长施耐德-阿曼在北京正式签署中瑞自贸协定。中瑞自贸协定是我国与欧洲大陆国家及西方重要经济体签署的第一个自贸协定,协定覆盖面广、开放水平高、优惠政策多,是一个高质量、宽领域、互利共赢的协定,也是近年来我国对外达成的最高水平、最为全面的自贸协定之一。

 在货物贸易领域,我国和瑞士同意给予对方绝大多数产品零关税或低关税待遇。瑞方将在协定生效之日起,对中国绝大部分出口产品削减关税,涉及中国对瑞士出口额的99.99%,其中99.7%立即实施零关税;中方也作出了较高的市场开放承诺,对瑞方产品在一定过渡期内大幅削减关税,涉及瑞士对我国出口额的96.5%,其中最终实施零关税的产品金额占比为84.2%。在服务贸易领域,双方承诺加快服务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进程。中方将扩大航空、环境、证券等服务领域的开放;瑞方承诺为中方商务人员办理签证及工作许可提供便利。特别是在环境保护、知识产权、政府采购等领域,中方按照求同存异的原则与瑞方进行谈判,形成了许多共识,展示了我国在区域经贸规则制定进程中积极、开放的态度,为我国参与其他高水平的自贸区谈判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二、与周边国家自贸区建设取得新进展

 (一)推动东亚经济一体化建设进程。

 近年来,东亚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也是区域经济合作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我国大力推动中韩、中日韩自贸区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谈判,积极倡议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在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是中韩自贸区结束模式谈判。为落实中韩两国领导人关于“加强努力,使中韩自贸区谈判尽早进入下一阶段”的共识,双方工作层密切沟通,快速推进谈判进程。2013年中韩自贸区举行了八轮谈判,就货物贸易降税模式达成共识,顺利进入出要价谈判阶段。双方还交换了其他领域的文本草案,为尽快结束谈判奠定了较好基础。

 二是稳步推进中日韩自贸区。2013年中日韩三方共举行了三轮谈判,成立了15个工作组和专家组,全面铺开各项工作,深入开展各领域谈判。三方就谈判的基本模式和框架范围进行了讨论,除个别核心分歧外,基本完成了货物贸易模式文本的磋商工作。

 三是启动RCEP自贸区谈判。2013年RCEP共举行两轮谈判,确定了谈判的职责范围,并成立了货物、服务和投资工作组以及原产地规则及海关程序与贸易便利化两个小组。此外,各方还就经济合作、知识产权和竞争政策等议题展开了磋商。RCEP包括东盟10国、澳大利亚、中国、印度、日本、韩国和新西兰16个成员国,覆盖了世界一半的人口和全球三分之一的生产总值,建成后将成为全球人口最多的自贸区。

 四是倡议开展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谈判。中国-东盟自贸区是中国与其他国家达成的第一个、也是最大的一个自贸区,同时也是东盟作为整体对外建立的第一个自贸区。2013年10月9日,李克强总理在文莱出席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期间,倡议启动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谈判。目前,中方已向东盟方提交了升级版倡议草案,获得东盟方的积极评价。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将进一步提升双方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实现共同发展。

 (二)加强与南亚国家自贸区建设。

 一是启动中国-斯里兰卡自贸区联合可研。2013年5月斯里兰卡总统拉贾帕克萨访华期间,与习近平主席和李克强总理达成了建设中斯自贸区的共识。8月,中斯正式启动自贸协定联合可行性研究。10月,双方举行了第一次可行性研究工作组会议,就工作机制、报告框架及主要内容等交换了意见。双方同意争取在2013年底完成联合可研。

 二是举行中国-巴基斯坦自贸区第二阶段降税谈判第二次会议。2013年11月,中巴双方在京召开了中巴自贸区第二阶段降税谈判第二次会议,就深化中巴自贸区建设交换了意见,为进一步提升两国经贸合作水平奠定了良好基础。

 2014年,我们将继续积极推进与有关国家和地区自贸区谈判,同时将通过各种途径大力宣传已实施的自贸协定,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宣讲和培训,帮助我国企业更加充分地利用自贸协定优惠政策,促进对外贸易和投资合作。(——源自商务部)

展会资讯更新时间:2013-12-07

用户登录

国际LED灯饰照明展览会分类

万盛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