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月14日消息(作者吕红桥)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一个多月以前,国家发改委等四部委联合发表意见,提出特色小镇建设要遵循客观规律,防止盲目发展、一哄而上。如何为特色小镇的建设纠偏,各方面都开始冷静思考。由新华网、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长沙市国家联合主办的2018中国特色小镇展览会昨天(13日)开展,多位专家专门就此献言献策。
特色小镇的建设必须直面潜在问题,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徐林提醒,要警惕“东施效颦”的不良苗头。
徐林说:“简单的模仿别的地方的成功案例,完全不顾本地的实际情况和资源禀赋和发展条件,这样的结果就是照搬照抄,甚至一张规划图可以打遍天下,形成千篇一律,千镇一面。”
国家发改委规划司城镇化推进处处长刘春雨则强调,不能把特色小镇当成筐,什么都往里装,不能盲目把产品园区、旅游景区、体育基地、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以及行政建制镇戴上特色小镇“帽子”。
还有一些公司打着特色小镇的幌子,在农村圈地,为的是发展房地产。专家认为,如果不能准确理解“特色”这两个字,特色小镇的发展就会出问题。中央政策研究室经济局局长冯海发提出了一组有意思的数据,并建议以此作为特色小镇的大致标准。
冯海发说:“一个特色支柱优势产品,二十个左右具有一定规模的公司,三平方公里,四亿元的财政收入,五万人口规模,六千元钱员工的月平均收入。我想这六点,可以作为我们特色小镇的一个大致的画像。”
当然,标准似乎也不能一刀切。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副主任沈迟就指出,不同地方的发展水平和资源禀赋差异巨大,各地最好结合自身实际出台特色小镇标准。
国务院参事仇保兴认为,要把握特色小镇发展的新趋势。他说,特色小镇之前先后主打一村一品、公司集群,和旅游休闲,现在则已经进入4.0阶段。“4.0版的特色小镇是本世纪起,小镇开始进入城市:小镇+新经济体。因为城市有强大的新经济动力,小镇一旦进入城市以后,就发挥了城市的修补、生态的修复、产品修缮提升的功能。这一类的小镇活力非常强,成长非常迅速。”
4.0版的特色小镇一般位于城乡结合部,有人形象地说,以前这是城市的“破补丁”,现在则是“金字招牌”,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
作者还了解到,不管是什么样的特色小镇,首先要有产品支撑,这已经成为一个共识。而在中国土地估价师与土地登记代理人协会会长胡存智看来,特色小镇光有产品还不够。
胡存智说:“今天我们打造特色产品,不仅要看相关的产品,更关键的要注重特色产品的独特性,使之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具有独特性和不可复制性,才能避免内容重复、形态雷同的同质化竞争,防止千城一面。”